【贯彻落实市委全委会精神 聚焦十项重点任务】抓县域经济促乡村振兴

来源:腾讯网   2023-08-19 15:19:47

这两日,麟游县两亭镇丰和寺村肉兔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马智心里美滋滋的,他今年养殖的2.4万只肉兔可以出栏了,产值达70万元。

秦岭山区的凤县迎来了花椒丰收季,全县花椒种植面积约7.3万亩,产量约4400吨。今年他们不再为缺少采摘工人而发愁,“花椒专列”送来了上千名“外援”。

地处西山地区的陈仓区凤阁岭镇,9100多亩苹果“穿”上了统一的服装(套袋),静等丰收的喜悦。预计今年产量达2.28万吨,产值1.37亿元。


(相关资料图)

扶风县法门镇马家村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一批批参观团前来参观考察。此基地占地230多亩,培育了10多种珍稀菌类,目前已形成了“产学研用”全产业链。

我市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派欣欣向荣、昂扬向上的景象。村民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奔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今年,在全省2022年度考核评比中,我市乡村振兴工作获得优秀等次。上半年,我市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中,致贫返贫风险消除率达到70.9%,位居全省第一。

培养人才  农村发展有奔头

今年5月,一场特殊的毕业答辩在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所谓特殊,是因为答辩者是30位农民,他们都接受了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教育。

据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20年12月起,学院与太白县、陕西航天科技集团联合组建太白县航天“乡村振兴”大专班,学员都是从事果树和蔬菜种植、猪牛羊养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种养大户。在实际教学中,他们采用农学结合、线上线下结合、忙闲结合的形式,学员不但增长了理论知识,而且年平均增收3000元以上。

这种“将论文写在田野上”接地气的教学方式很受学员们欢迎,30位农民当场顺利通过了答辩。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身乡村发展,乡村产业才能兴旺、乡村文化才能繁荣,乡村才能真正成为更多人向往的地方。

近几年,乡村人才培育基地在我市遍地开花。目前,全市共有以农广校为主的农民教育培训机构13个、农民田间学校30个、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106个。每年举办粮油生产、果蔬种植、奶山羊养殖等数十个专题培训班。

当前,全市共培育高素质农民2.1万多名,认定职业农民1.79万多名,“凤县麝工”“千阳苹果师傅”“眉县猕猴桃电商”等已经形成品牌的乡村工匠,活跃在农业生产经营各个领域,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人才旺,产业兴旺,农村才有奔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的眉县金渠镇“90后”大学生张育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决定返乡创业,推广猕猴桃科学种植技术。他正在搭乘乡村振兴“快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的“95后”陇县姑娘姜晓玉,返乡从事电商直播带货,让家乡的蜂产品销往大江南北,并且带动越来越多有“乡愁”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助力乡村振兴。

据初步统计,近几年,返乡创业的农民累计有2.9万余人。今年新春伊始,我市先后收到了中央农广校和省农业农村厅发来的感谢信,对我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进行了表扬。

特色产业  带动农民共致富

年产值73.5亿元!2.4万名群众参与其中!这两个显眼的数字,来自陇县的羊乳产业。

陇县生态资源独特,养殖历史悠久,是奶山羊最佳适生区。奶山羊这一特色产业,顺理成章成为当地助力乡村振兴的拳头产业。当前,陇县确立了“100万只奶羊、全产业链产值200亿元”的战略目标。“全县养殖奶山羊的人越来越多了,羊乳销售路子也越来越宽了。”东风镇枣林寨村奶山羊养殖大户闫正维说,许多人因此发了“羊”财,日子越过越好。

目前,陇县奶山羊存栏达到57.2万只,年生产鲜奶8.86万吨。今年4月,陇县“奶山羊产业作为领头羊,助力乡村振兴”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振兴赋能计划典型案例”,这也是我省唯一入选的产业典型案例。

突出特色,发展壮大首位产业,是带动农民共同致富的着力点。我市经过反复论证,梳理出粮食、乳业、苹果、猕猴桃、生猪、蔬菜、中药材、蜜蜂8条特色产业链,全市中省衔接资金用于产业项目占比达61%,实现了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脱贫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至少有一项增收产业。

日前,凤县坪坎镇坪坎村点心加工坊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认真练习“打点心”。坪坎点心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已被列入凤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我们要将这个美食名片做成特色产业,用来增加村民收入。”坪坎村村委会负责人说。

陈仓区西部山区山大沟深,但自然风光优美。该区大力发展乡村游、休闲度假游,相继打造大水川民乐园、翟家坡民宿农耕文化村等20多个乡村旅游目的地。如今,1.3万余名当地群众依托景区就业。赤沙镇利用特产优势跻身西部山区最大的花椒集散地,花椒年产值2.2亿元,人均年增收8500元。

“立足资源优势,做好土特产文章,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市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说,当前,全市正在做优做强特色农业,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让乡村焕发出无限生机。

岐山“一碗面”经济、眉县猕猴桃全产业链、凤翔苹果产业、麟游“农光互补”产业、凤县林麝产业等县域经济,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

美丽乡村  实现城乡共繁荣

一座座民房错落有致,宽敞的村道旁花草茂盛,休闲广场上村民载歌载舞……这场景,在我市农村已经成为“标配”。

近年来,我市围绕“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总目标,精心谋划、系统推进,打造了一批景美人和、村强民富的美丽乡村。

每逢周末,陇县八渡镇杨家庄村便迎来众多游客赏景观花、采摘果蔬、垂钓休闲。谁会想到,这里曾经垃圾遍地、污水直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村子大变样。”杨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杨芳军说,优美的环境让村民的生活更舒心,还吸引不少人在这里投资创业。村里的民居变客房,田园变乐园,美丽乡村建设催生出“美丽经济”。

千阳县草碧镇邢家塬村依托当地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资源,把基础设施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农耕文化体验等基地,实现农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展了美丽乡村内涵。

宝鸡高新区钓渭镇东崖村以村民都满意、群众好口碑为目标,建成了红色党建示范街、孝道文化宣传街、勤劳致富引领街、法律法治教育街和党建文化主题广场,展现出宜居宜业的新面貌。

金台区金河镇宝陵村的“宝陵工坊”,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宽敞整洁的石板小路,美不胜收。据悉,“宝陵工坊”内居住的是本村三个小组的121户搬迁村民。

今年,渭滨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按照“旅游+”思路,重点建设茵香河村、柘沟村等1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大力发展体验园、研学基地等新型产业,全面提升农村的颜值和知名度,实现城乡共繁荣。

今年5月,我市在全省12个市(区)的73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评价中,综合得分名列全省第一。

寻幽何必去远方,几处烟村在身旁。我市各县区正在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步推进,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一批批生态村、文化村、网红村将更多呈现在眼前,努力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要求。

宝鸡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怀宇

编辑:孙晓梅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