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正迈向从更广泛的社会价值维度衡量的价值时代。
金融的本质是资金的融通,通过时间和空间等维度,对资产进行优化配置,进而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促进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公益经济合作组织主席车夫曾概括,“中国的金融背后就是善意金融,就是人民利益最大化的金融”。
【资料图】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中国式现代金融的支撑,从“金融向善”走向“善本金融”,是从价值导向到治理实践的进阶。
8月15日,在“金融向善”主题研讨会上,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主任、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在主旨发言中表示,近年来浙商银行高举金融向善旗帜,主要作了三方面工作:举旗金融顾问制度,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浙江探索,是金融向善的一面旗帜;从社会价值的视角重塑金融逻辑,导正金融的放大功能;金融助力资本向善,营造企业家自主可控做慈善的生态,促进“财富升维”发展。
本次研讨会以“金融向善”为核心,围绕善本金融、金融顾问制度、金融助力资本向善等展开研讨及发布,倡导金融机构以“客户为中心”,坚持金融向善、公益利他的理念,践行金融为民的精神,活动旨在传播“以善为本”的社会价值,推动金融向善理论的提升和升华,推动金融初心回归和使命提升,以中国式现代金融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陆建强董事长强调,“善本金融”,是从社会价值向度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回归本源、确立服务功能第一性,把善的基因嵌入金融服务的场景中,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抑恶扬善”评价体系,营造金融向善与客户崇善同行的发展氛围,形成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范式。
初心回溯:善本金融的发韧
当前,中央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序幕已徐徐拉开,大的方向将是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发挥金融的社会价值功能。
在浙商银行看来,“善本金融”,不是一种简单的伦理倡导,而是基于金融发展史、现代金融本质内涵、中国式现代化要求而对金融理论的一次研究探索,以期通过金融服务以善为本的社会价值向度校正初心使命,推动功能回归和使命提升。
陆建强董事长在分析善本金融问题提出时表示,首先,金融回归本源、确立服务功能第一性是善本金融的学理基础。探究金融的本质,离不开对金融发展史的反思。
从社会发展视角不难发现,金融一开始就具备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性和自身作为产业的营利性(产业性)的双重特性,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其营利性不断强化,逐步成为控制、主导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
金融服务功能是第一性的,营利性是第二性的。金融回归初心、回归本源,正是现代金融理论需要反思的地方,确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第一性,就确立了金融评价的社会价值视角,也就有了金融向善、善本金融的发韧。
其次,以“善本”原则导正金融放大功能是善本金融的根本遵循。金融作为现代工具,从其本身的属性来看是中性的,但金融服务的对象有善恶,尤其是金融先天具有放大功能,服务善的主体就是放大了正的能量,服务恶的主体就是放大了恶的危害。
因此,金融必须要确立起“善本”的原则,认真考量金融应当为哪些群体服务、金融资源应当投放到哪些领域、金融专业工具应当鼓励和赋能哪些经济行为。
“善本金融”的提出,就是要把“善”作为金融服务的基因,服务于善的主体、善的领域、善的行为,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根本要求,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人民金融素养,实现中国特色金融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践行金融政治性、人民性是善本金融范式重构的核心要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发展观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金融工作“新三性”要求是在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形成的,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价值根基。
金融的政治性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坚决防止金融资本控制社会。新一轮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强化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对金融工作把关定向,这是金融第一位的“善”。特别是避免成为资本“收割韭菜”、控制社会的工具。金融的人民性要求增进民生福祉,突出金融的基础性、保障性功能。重点是建立健全满足各个层次特别是中老年、中低收入、中低受教育人群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完善面向小微企业的高效融资体系,提高人民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实现基础性、保障性金融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范式升维:从金融向善到善本金融的新进阶
从“金融向善”走向“善本金融”,是从价值导向到治理实践的进阶,而推动金融功能回归和使命提升,不仅是一种理念倡导,更是社会价值视角下的实践探索,体现在把“善”的基因嵌入金融服务的场景中。
陆建强董事长指出,要引导资本向善、财富向善、科技向善,并从服务理念向善、专业人员从善、服务对象为善、保障机制助善四大向度推进善本金融生态,形成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范式。
具体而言,要规制资本无序扩张,引导“资本向善”。
本文源自:金融界资讯